新闻中心

公司新闻

当前位置:凯发k8娱乐平台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

坚持“学科、学术、学风”一体推进,精准引才育才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3-05-01 13:23

近年来,安徽科技学院聚焦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目标,坚持凯发真人首先娱乐人才引领驱动,坚持“学科、学术、学风”一体推进,精准引才育人,高质高效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为该校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成功获批和“更名大学”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人才队伍基础。

聚焦学科,构筑人才发展高地。学科建设是高校发展的核心与战略制高点,也是高校学术地位和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安徽科技学院作为一所以农起家、以农见长的老牌本科院校,近年来主动服务地方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聚焦农科发展定位,整合优化学科团队,引进和培养了一批学科带头人,持续引领作物学、兽医学、农业资源与利用等传统优势学科创新发展。农学院余海兵教授作为玉米创新团队第三代带头人,长期从事玉米高产多抗育种,以及密植精准滴灌水肥一体化高产攻关栽培技术,目前作为安徽省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专家和安徽省提高粮油作物单产水平专家,应用创新团队新成果、新技术,在全省进行应用推广,效益显著,2023年获得安徽省优秀科技特派员和安徽省粮食生产先进个人等称号。长期从事牛羊良种繁育与健康养殖研究的王立克教授、华金玲教授十二五以来一直承担我省牛羊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工作;从事植物营养学、环境科学研究的汪建飞教授承担安徽省十四五秸秆与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工作。该校在聚力打造传统优势学科的同时,积极培育与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机融合、重点优势产业链紧密对接的应用型学科,为此通过相关学科高端人才的引进与培育,不断优化学科团队与科研团队,厚积发展优势。2023年该校学科建设取得新突破,食品与营养、机械工程、材料与化工3个学科获得安徽省教育厅立项建设高峰培育学科,资助金额1.5亿元。

彰显学术,集聚人才发展动能。学术水平既是人才地位的标志、声誉的象征,也是高水平大学治学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安徽科技学院在人才引进与培育中,严把人才质量入口关,按照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要求,坚持“破四唯”和“立新标”并举,探索把学术水平与贡献率作为人才评价的重要标准,突出学术水平,注重履责绩效、创新成果、人才培养实际贡献的评价,为此汇聚了一批学术水平高、团队意识强、专心投身学科建设的领军人才和学术骨干。2019年从西部边陲的石河子大学主动回报家乡、加盟安徽科技学院的黄先忠教授,在水稻种质创新及应用方面学术造诣深厚,目前已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成为安徽省教育厅水稻种质创新与应用基因组学创新团队负责人。2021年其作为第二完成人参与的项目“水稻高产与氮肥高效利用协同调控的分子基础”荣获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并荣获第九届“中国侨届贡献奖”。“一带一路”国际功能农业科技创新院(iFAST)院长、国际硒研究学会副主席尹雪斌教授,2022年全职受聘为安徽科技学院长三角功能农业(食品)研究院院长,目前正在聚合农科资源,聚力打造功能农业(食品)研发团队,积极投身于长三角功能农业(食品)研究院的建设与发展工作。

涵养学风,优化人才发展生态。近年来,安徽科技学院始终把人才作为创新之要、强校之基,坚持在政策保障、平台搭建、正向激励上下功夫,持续优化人才生态环境,厚植人才成长沃土,涌现出一批学术魅力和人格魅力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安徽省“115”产业创新团队“饲草育种研发团队”带头人、安徽科技学院服务地方发展研究院院长詹秋文教授,教学一线近40年,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始终将爱党、爱国和爱岗贯穿于教育教学中,融汇在引导学生共创先进中,体现在砥砺奋进的创新实践中,弘扬在“幸福源自奋斗、成功在于奉献、平凡造就伟大”的价值理念中,先后被评为全省模范教师、师德标兵、全省教育系统“新时代教书育人楷模”。2022年从长三角地区引进的专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谢明星博士,“助力六旬流浪阿婆千里寻亲”的感人故事,被新闻媒体广泛报道,也成为新时代人民教师坚守初心、铸就不凡的师德优秀典型。(通讯员 李斌 何永勇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常河)